簡介

  • 岸內影視基地
  • 簡介

臺南市岸內影視基地

「岸內影視基地」座落於本市鹽水區,為臺灣首座由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發展的影視基地,計畫面積約為10公頃,基地所在地之岸內糖廠,迄今已有百餘年歷史,然荒廢超過20年,該糖廠過去不僅是鹽水在地民眾生活中的一部份,更在臺灣糖業發展史上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性。未來「岸內影視基地」將結合鹽水歷史街區、月津港親水公園以及鹽水蜂炮、月津港燈節等節慶活動,為溪北將再添一處重要的特色產業園區空間。

地址:臺南市鹽水區岸內里新岸內138號

漢人清代市街

首座時代場景「清代漢人市街」,重現明清時期台灣府城街坊及閩南式建築等樣貌,漢人清代市街為公視史詩旗艦劇《斯卡羅》搭建之清代市街場景,以19世紀末的臺灣市街為核心,其場景參考《臺灣府志》等史料所描繪之臺灣府樣貌,並參酌部分老照片內所保存的街廓形貌,搭建街坊、城牆、城門、閩南式建築、市集等;《斯卡羅》於110年8月於公共電視台首播,並榮獲第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獎、最具潛力新人獎、節目燈光獎、節目視覺特效四座獎項。「清代漢人市街」在《斯卡羅》拍攝後,緊接著由民視《嘉慶君遊台灣》劇組借用拍攝,該劇則榮獲第57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男主角獎,陸續皆有三立電視台《戲說台灣》、綜藝節目《飢餓遊戲》、以及日前於公共電視台上映,備受好評的時代劇《牛車來去》。

     

治時期榮片場

111年12月完工的日治時期榮町片場,還原了臺北榮町通、本町通的交叉路口(今重慶南路、衡陽路口)以及4棟商店經典建築,亦即當時臺北城內建築最精彩的交匯處,可提供日治後期至國府遷臺重要歷史題材之眾多影視作品做為拍攝場景,也是目前全臺唯一日治商業街景。未來此處也將持續擴增榮町商店街及巷道街道場景,建構更加完整的日治時期街廓,並彈性調整增建場景所需道具及建築,使場景更加貼近劇組實際使用需求。

「岸內影視基地」除了是中央及市府進一步發展影視內容產業、協助人才培育的重要政策方針,更代表影視工作者能有更多的空間揮灑創意、製作出更精良優質的臺灣戲劇,造福更多的國內外觀眾。基地內陸續規劃搭建歷史時代場景、攝影棚、影視製作空間、劇組行政辦公室等,由市府結合產業界,投入建設資源,以較低的使用租金,將時代場景及影視製作空間提供給劇組拍片使用,並結合南部地區影視相關科系學校,提供實習機會,以片場實務經驗培育影視專業人才,以及與公私部門緊密的協力合作,串聯在地資源,建構更友善的拍片環境,推動臺灣影視產業邁向更成熟的發展。

   

辦公樓(行政辦公室及劇辦)

 

樹屋倉庫群

   

藍10辦公樓

   

紅2倉庫